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硅料影响翻篇,组件品牌为王,产业链亟需重塑信心

时间:2023-06-16 11:24:32来源 : KE科日光伏网

硅料已翻篇,只有组件品牌是全行业最稀缺之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商业逻辑的轮回

硅料价格回调至70左右,下游各环节却驻足不前。

持续两年多的硅料“狂飙”大戏谢幕之时,“观众们”却一时难以适应,仍然在紧盯这位“前主角”的身影,即使新的主角已经到变成了组件和终端。

笔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存在恐慌情绪,担心硅料价格进一步下滑,给各环节带来库存损失,终端投资企业也因为不知道组件价格何时到底,选择持币观望。

这不仅不利于产业发展,而且也没有必要。平价上网三年以来,产业链波动剧烈,很多从业者已经习惯了特殊时期的思考模式,反而忘了原来的商业逻辑。

而现在硅料从脱缰迈向了脱钩,已经不再是决定光伏度电成本价格的最主要因素,光伏产业只是重回了之前的经营和投资逻辑而已。当年硅料长期在60元/公斤的价格时,上下一点点的波动只是随行就市的反映在产品价格上,但并不会对市场的需求和经营活动带来影响。

正如几年以前,不是吗?

硅料已不再成为影响价格的决定性因素

当硅料降到100以下时,价格波动向下最多还有30-40的空间,否则硅料企业又陷入亏损停产的局面,如果按正常利润来看,再下降10-20块钱硅料回归正常的毛利水平,也就是70-80元/公斤。另外硅料企业目前账上动辄趴着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的现金,近期的波动并不会让其恐慌割肉销售。所以除非成本更低的颗粒硅企业想打价格战,迫使其它企业降价跟随之外,市场看不到硅料企业亏本销售的动机,而目前硅料的产能还没有过剩到这种局面。

如果粗略估算,硅料每10元对应成本因素为3分/W,那么之前从60元/公斤上升至300元/公斤,组件价格受波动为7毛2分钱,而组件终端售价从1.5元/W涨到了2.1元/W,所以不止拉高了终端投资成本,也吃掉了其他制造环节每瓦1毛钱利润,也就是通过技术进步的一些红利也被硅料吃掉,造成了市场的不满与恐慌。

另外,硅料企业心知肚明,如果市场没有需求,即使硅料1元/公斤,该卖不出去还是卖不出去的。在经济学中,成本只是价格的参考因素,而非决定因素,真正决定价格的只有供需因素。

而在当前硅料的价格水平下,硅料对于终端价格的影响只有不到1毛钱,而对于市场端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硅料目前影响的只是投标时的竞争力,而对于终端市场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国外市场看,很多国家最高能够接受超过2.5元/W的组件价格,而国内组件降到1.7元/W以下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项目都能够达到央国企要求的收益率了。

那么硅料价格再低有意义吗?有但微乎其微。随着光伏步入平价之后,光伏电站投资不再有欠补等政策风险,同时双碳目标下,央国企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新能源投资计划,去年因为光伏硅料价格过高受阻,今年这些项目必须要落地了。

而在索比光伏网调研的工商业光伏问卷中,安装商表示,目前光伏组件1.4-1.5的价格已经是非常好的价位,项目5年可以回本,即使算上配20%的储能,6年也能够回本,而且许多经销商认为组件价格可能再次反弹。

2022年,笔者在《谏言:警惕能源危机,光伏产业的“权力”应适当引导收束》一文中指出,“权力”或者叫话语权,不会消失,只是转移、分散或聚合。目前硅料企业已经让出了话语权,而在这么旺盛的需求下,光伏行业的话语权会向着地方政府、项目开发这两个环节倾斜,组件端可能也能分到一杯羹。

目前光伏项目投资禁止强配产业的规定已在事实上成为一纸空文,而且配储或折现给地方捐款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会吃掉技术进步或成本下降的大部分红利。如工商业很可能通过8年左右的投资回收周期反推,继续提升配储比例,地方政府要求的“捐款”和配产业投资的额度也会进一步上升。

这也是笔者认为组件价格可能在三四季度间歇性反弹的原因——目前看到的任何技术进步几乎都是以分来影响度电成本,而一次价格波动则是按毛来计算的,如果海内外市场需求突然集中在一起,很可能仍然出现某一个环节暴涨进而带动组件价格上升的情况,同时,三季度还存在着国内限电、海外工厂停电等不确定因素,也由于天气干燥,事故多发,都有可能影响实际产量。

所以笔者认为:后续终端投资者也很难在价格进一步下降后获得更多的利益,很多项目建议尽快开工,落袋为安,也能促进行业平稳发展。

一体化产能过剩,品牌为王

很多人对于组件价格的悲观来自于其所认为的产能过剩,但却忽略了重要一点:光伏行业的市场从来都是企业拓展出来的,而只有极少数是定量的规模管理。所以组件价格下调后,会带动市场需求上升,所以笔者认为光伏在某种程度上是“以产定销”的模式,加上新产能爬坡产能与产出有很大悬殊,旧产能淘汰成为无效产能,所以市场不必过分恐慌。盘点过去2年产能紧俏周期的产能利用率,2021年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一线企业分别为83%,60%,60%,55%,二三线企业分别为分别为64%,61%,16%,14%;2022年一线企业分别80%59%67%63%,二三线企业分别为39%,32%,16%,19%;

而在海外市场,由于离网系统较多,政府权力和主导性较弱,因此在这一轮降价潮中,终端和组件环节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

而被认为毛利率最低最苦的组件环节,将时隔多年重回舞台中心。造成组件环节变得最为重要的原因有几点:

产能过剩且各巨头均为一体化经营,所以更难协同控制产能,因此要拼命增强终端的销售能力。

在晶硅所有环节中,相比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的资产是最轻的,更加灵活,也更加有议价的底气。

海外市场利润高,人工贵、Tier1和渠道等门槛高,客户忠诚度也比较好,所以组件巨头的议价能力较强,反而是国内市场,部分央国企已经加大了二三线企业的采购比例,而且预计在今年足够低的组件价格也可能吸引海外地面电站终端客户打破只购买“Tier1”的原则。

新的GW级爆发型增长市场将不断涌现,与企业销售的压力不谋而合,开拓者会分到较为丰厚的利益。

而最后也是笔者认为的最重要一点:正如硅料、玻璃能够强势涨价是因为产能过于刚性,很难短期内扩产,目前光伏全环节在资金过剩、技术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最紧缺、最难短期培养的,只有组件品牌是全行业最稀缺之物。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键词:

(责任编辑:黄俊飞)

推荐内容

Back to Top